莫啊瑶啊摇

我所挚爱的终将离我而去

梁溪区生贺


梁溪区生日为2.24


现为梁溪补生贺,我们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精干老练的市中心才七岁哦!(被梁溪拖走…)


本文失眠暴躁梁溪请避雷!


我的瞎编正文如下

————


闹钟刚响一声就被旁边早就醒了的人狠狠拍了一下,怨气之深溢于言表。


这个工作到凌晨刚刚入睡没半个小时的意识体就被电话吵醒,再尝试拿枕头蒙住头的但效果并不佳后,几乎是想都不想就把手机直接关机然后扔开。


好不容易积攒的睡意一去不复返,随之而来的是剧烈的头疼。后知后觉的,开灯看见手机孤零零地躺在冰冷的地面上…


冬日尚未从锡城完全褪去,掀开被子那一刹仿佛体验尽了北极极寒…


算了,太远了,早上起来再捡吧…


……


该死的,从凌晨一点被吵醒到现在马上六点钟他是怎么也睡不着了。最近过度劳累的后果就是长久的失眠,在18个小时高强度的工作下勉强堆积起来的睡意灰飞烟灭,同时还有过度压力导致的暴躁也似火山喷发涌了出来。


闹钟和手机成了坏心情的牺牲品…


手机还是被捡了起来,对一开机99+的消息他早已见怪不怪。因为今天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准确来说,从16年开始每年的这一天都是一个特殊的日子…他的生日…


坐在床边翻看消息,突如其来的电话让手机又一次回到冰冷的地面上…


还没等他把手机捡起来甚至是抱怨一句就听到震耳欲聋的喊声:“梁溪,快开门!”


这又是哪出…七年里这么快找上他还是头一回…


门外的滨湖带着礼物静静等着,还没看见人影就先听着一句:“你这个点能来真是稀奇啊”


“给你带了个礼物”


梁溪耳朵自带滤镜“…来蹭百家饭?”


“今天你生日我来看你不正常吗?”


“…蹭空调直说”


……


好不容易熬到晚上,无锡向往常一样弄了一个饭局。所有人都高高兴兴地聊天,毕竟难得会有无锡主动请客的一天今天是梁溪的生日。


梁溪面对这样社恐的局面实在是想摆出职业性的微笑,奈何头疼让他几乎失去了面部管理能力。遂惠山想和梁溪说话时看到梁溪那堪称诡异的笑容欲言又止…


梁溪转头用幽怨的目光对上惠山,还没等惠山开口就兀自翻了个白眼:“v你和锡山50半夜礼物寄我家,嗯?”

惠山语塞:“……害,谁家天天搞一个花样啊,你看我像是那样的意识体吗?这次礼物搞了个大件的,要100”


梁溪表示想拒收无果后,又默默把头扭回去,他现在特别困。所有人的身影在他眼前晃来晃去最后陷入一片漆黑…


后来是无锡把梁溪叫醒的,表情看着有些恐惧,手上拿的是梁溪的手机,显示半小时前有一条消息。梁溪使劲晃了晃头然后接过手机,点开消息:


崇安南长北塘发来贺电!


……注定又是无眠的一天,真是快乐的生日。梁溪在凌晨两点无锡打来电话表示睡不着以后想。









后面特别敷衍抱歉😥刚刚军训完补完的心情不太好敷衍了




无锡市内部那些事


囤点设定全是私心,和亲友@晚风吹秋秋不晚 口嗨的时候想的



0.

滨湖觉得自己的存在总是存在太多的宿命感,是为了太湖亦或是…为了自己亲手带大的弟弟——经开


1.

虽然是无锡市内难得的亲兄弟…但是滨湖和经开不知何时开始慢慢疏远了,就无声无息地悄悄疏远,当经开意识到滨湖和自己已经隔了很远一段距离的时候也茫然了…


滨湖区还是一如既往地和梁溪吵吵,和惠山宜兴一起聊天,和新吴一起回家,但是对经开就多了一种相敬如宾的感觉,经开也不自在,但是不知道什么情况


2.

经开就跟住在市政府似的,晚上不回家,无锡也劝不动,就打电话让滨湖把他接回去,滨湖本来想找个借口推脱掉,但是无锡一句他是你亲弟弟全给滨湖的话堵在了心里。


新吴开车带滨湖去接经开,路上滨湖一句话也不说,倒是新吴难得说了很多话,无非也就是回忆回忆经开刚刚来的时候。


滨湖是一个人去找经开的,经开在工作,很累但是也不休息,滨湖没有打扰他,就站在门口看着,一个长的快比他还高的弟弟。滨湖想起来这几天经开的言语和所作所为就头疼,经开现在的情况远比当时梁溪的更为复杂。


梁溪毕竟身上带着崇南北的性格,还是沉稳的,经开不一样,给人感觉要飞起来似的。


3.

滨湖觉得,给经开一双隐形的翅膀他能真的飞起来。


会上看着经开和梁溪激情对骂他头一回有了不一样的想法。“好了,都别吵了,经开安静点,这场会议的主持是梁溪”


梁溪都没想到的话从滨湖嘴里蹦了出来。那一瞬,气氛凝固了。经开明显愣了一下,他以为滨湖会给他撑腰的,不过他也知道是自己不好,就默默安静了。


梁溪会后到是开玩笑的和滨湖说“怎么啦喂?和经开闹什么矛盾了,头一回见你帮我说好话”


滨湖翻了个白眼“我是永远站在真理那边的”


4.

其实滨湖心里的市中心非梁溪莫属,这倒不是对梁溪有什么偏爱,只是梁溪的性格确实合适。


经开缺的不只是一份沉稳了,gdp也差点。如果让经开当市中心,怕是混的比隔壁市姑苏还要惨。


5.

经开以前喜欢在万象城外的草地上和滨湖一起放风筝晒太阳,滨湖很喜欢这样的生活。经开可以说是他生活中的一抹阳光。


可能是黑暗前的黎明吧…


当惠山和滨湖路过万象城时,围起来建楼的草坪刺碎了滨湖的心,惠山也为之一惊,沉默良久也不见滨湖脸上有什么神情,便又把挂在嘴边的话咽了回去。


和经开一起吃了午饭,惠山记得滨湖的原安排是和经开一起去大剧院看戏。临走的时候,滨湖却什么也没说,冲经开一笑就走了。


和惠山在那坐了一下午,最后把票送给了一对有缘分的兄弟。


如清泉流响般清脆完美的开头,草草收尾也没有了详见下集。


6.

滨湖有的时候发神经似的突然问惠山:你说经开以后还会叫我哥哥吗?


惠山茫然,经开一直是这么叫滨湖的,但是以后他也不敢打包票。经开这家伙已经不能用叛逆期形容了,完全就是脱离了控制,超出了滨湖等人的想象,于是也只能模棱两可回答:应该吧。


7.

经开不记得自己怎么回了家,明明晚上还在市政府来着。


他总觉得自己的哥哥最近很奇怪,好像一直躲着他,经开不知道什么原因。


可当他站在滨湖面前,平视着比他大17岁的哥哥确什么也说不出来,他甚至不知道该什么称呼滨湖。


语言组织了许久,最后吞吞吐吐一句“你最近还好吗…滨湖…”


滨湖明明在冲他笑,但是那是一种比哭还难看的笑…



8.

梁溪,公认的市中心。


典型的并区并出来的,占着金匮县的地,叫着梁溪县的名,梁溪河也大不经过。


被调侃道有崇南北撑腰的时候,梁溪也是一肚子苦水,哪有啊?别的区交替工作的时候都留点纪念物的,崇南北给他的…这三人才是七岁小孩吧


别的区都是收拾收拾最简单的物品留给下一位区,但崇南北是直接搞了个箱子…上面的东西还很正常,一号线二号线施工报告,历年中考卷…谁往箱子里放了盆发财树?


崇安的日记,南长的发财树和北塘的一罐子糖让他陷入了沉思…


9.

其实崇安的日记梁溪到现在也没看过,无锡也没有。因为不知道崇安有什么特殊癖好,日记上有把密码锁…


问题在于梁溪猜了七年,一次没对过…


崇安的日记里都是些奇怪的内容,比如说各区市的爱好和弱点,跟着无锡开会时苏锡两个人眉来眼去,看到隔壁并区的惊讶和一号线二号线的事…然后永远的停在15年10月的一页…


梁溪刚刚出现就同时拥有三个区的部分记忆,但是大多是关于工作的。其他生活上的记忆就很少…


这么多年他只要想起崇南北就会做噩梦,也不知道什么原因,就是因为记忆混乱造成了,因为三个人存在时间长,经历也又不一样,梁溪又只有他们部分记忆,所以一想起来他们三个梁溪就头疼的厉害。



10.

还有很多事情是梁溪不知道但其他人都知道的:比如…


北塘的糖不是留给梁溪的,是给滨湖的。梁溪不知道,高高兴兴把糖吃了。


崇安的密码很简单,就是两个人交替工作的那天,就是梁溪一直没敢往那想。


南长往种发财树的盆里埋了一个漂流瓶


11.

崇南北从跟着金匮到跟着无锡,其实和无锡关系很好,但是当时的潮流是并区,无锡想了很久……直到12年苏州并姑苏区


无锡一边舍不得一边又不想趁着太湖事件还没结束干这种事情,于是一拖再拖…


然后滨湖这边地方大也忙的,无锡出于综合考虑只能放下私人感情…最终选择并区。


不过很趣味性的是,新的区不叫金匮区,而是叫做梁溪区,梁溪是无锡最大的哥哥,但是无锡对他几乎没有印象。


一方面肯定是往古称想,因为姑苏区也是这样的,一方面无锡可能有私心吧,金匮在无锡小时候带他带的放飞自我?


或许是梁溪区地理位置也和梁溪县相近而梁溪这个名字已经一千年多没出现过了,可能也是为了历史吧。


毕竟金匮县有几千年而梁溪县只有短短几百年…都是他的亲哥啊…


11.

新吴,无锡的颜面担当


但是有外患兼内忧。在外担心硕放被苏州抢,在内害怕一眨眼梁溪顺走硕放,还有当过硕放他亲哥的滨湖...


新吴喜欢跟在滨湖身后,滨湖去哪晃悠他就去哪,原因很简单,怕滨湖管不住自己的脾气。

从他见到滨湖的那一刻就知道他脾气不好,滨湖想刀一个人的眼神是藏不住的。当时的新吴彻底被吓到了,就变得沉默寡言。虽然后来知道滨湖其实挺好的,但是自己的社恐再也没改掉。


他不怪滨湖..但是对滨湖拐自己的街道们,新吴表示不理解..每次开会怎么总少几个人呢?


12.


滨湖眼里的梁溪:黏在椅子上似的一天不动,阴间作息


梁溪眼里的滨湖:上午压点打卡,接水接半个小时,和惠山宜兴聊天,中午早退干饭,晚到回来睡午觉,下午出去走走,过一会又去买下午茶,工作一会开始摸鱼,然后早退回家摆烂。最后晚上发朋友圈:又是充实的一天



12.

滨湖眼中的新吴:又是哪来的卷王啊…哦从我这分出去的…


新吴眼中的滨湖:活泼好动,脾气还不错但是有时候情绪容易失控,想拐自家的街道,爱笑,多愁善感…


13.

滨湖还多多少少有点内部分裂,有想自己玩的,有想和梁溪玩的,有想雪夜上惠山的,有想跟太湖玩的,有想和蠡湖跑了,还有跟常州贴着的胡埭镇,要不是人家一心一意给滨湖区赚钱,滨湖底下又得少一个人。


县(市)的话情况会好一些,比如说:

宜兴的工作可以分给官林,张渚,丁蜀,宜城等…


江阴的话,工作一般自己超额完成…


也许摆烂可以千奇百怪但卷王们都一个样吧…







鼋凤匮湖之地(二)

就是关于无锡内部的日常生活及自己有的时候的无脑小说


文章题目分别取自鼋头渚(无锡著名景点之一)、玉飞凤(无锡市徽取自)、金匮(无锡古称)、太湖/蠡湖(无锡的临湖)的中的字




本篇又名:无锡和其区市(县)的交流方式



——————



(懒,这次搞了两个,以后会弄完的)




①梁溪区(勤勤恳恳的市中心)


当之无愧的卷王


时间:23:45p.m.


无锡半夜口渴出来喝水,看见梁溪的房间里门缝透着光,推开门就与坐在床上拿着文件琢磨的梁溪面面相觑……


无锡(震惊.jpg):梁溪你……还不睡?


梁溪(尴尬一笑):啊哈哈,家主啊……我在梦游呢,嗯,晚安……(关灯)




②滨湖区(表面摆烂的科创小能手)


科创她称第二没人敢称第一


时间:7:30a.m.


无锡出门前看见滨湖在沙发上那个平板画什么东西……


时间:20:00p.m.


无锡下班回家看见滨湖换了个姿势依旧在画画……


时间:21:30p.m.


无锡散步回来看见滨湖边干饭边画画……


无锡:滨湖今天没出去过吗?


滨湖:嗯


无锡:那你在画什么?


滨湖:今天天气不错…


无锡:……我问你在…


滨湖:今天的晚饭确实很好吃…


无锡(忍无可忍):滨湖……


滨湖(虚心):我在摆烂


梁溪(路过)(借着身高优势抢):我看看


滨湖(疑惑)(生气)(试图抢回去)(被按着脑袋)(反抗失败)(再次反抗)


梁溪(懵):这是什么?


滨湖:我画的画……


无锡:这不是………奋斗者号的图纸……你在改图纸……对吧……你想再弄一个新的潜水艇……对吧……


梁溪:真6,太卷了


滨湖:…………梁溪!


梁溪生命危险ing












*纯属娱乐,无地域黑












你知道锡绣吗?

一周一更啊,不太适应新班级节奏,二话不说,先放材料,后写感情



其实比起小说,我更喜欢这样科普类型的小说,从书店买的关于无锡的书(好多好看的但是非卖)




那就开始吧,材料很长,懒得看的直接看最后我的感情小短文总结



二编:第一次被屏…………无语,科普放到彩蛋里去了……



三编:依旧尝试把科普放出来,这次加了选自



四编:尽力了,科普还是放不进来,还是丢回彩蛋里了,对不起大家了



五编:还是改了,这样应该没问题了,让他俩对话没问题了吧?科普内容选择《遇见无锡》


———



梁溪和滨湖两位难得和平独处,两意识体就坐在一个亭子里聊天,梁溪拿个扇子扇风,滨湖拿着针在给一个手帕刺花纹



梁溪无聊的难受,看着滨湖认真的样子打趣道:“干什么呢?这么认真,这可比你工作的时候仔细多了”


滨湖没停手下的动作,只是口头怼回去:“没干什么,到是有些人平时忙的分不清东南西北,今天倒是悠闲”


梁溪知道滨湖说的是自己,耸了耸肩“其实咱俩挺投缘的”



滨湖依旧忙着手上的活“怎么说?”



“你看啊,咱俩都是意识体先不说,无锡两条重要河流咱俩都沾到了”




“……哦,京杭大运河和梁溪河啊”




“梁溪河是无锡的母亲河,自然蜿蜒,所经之处一派灵动的江南图案;京杭大运河贯通古今,积淀漕运商业文明,正好都流经我们”



“知道,京杭大运河还是我俩分界处呢”


“对,更巧的是两条河流交汇处的运河外滩,原是无锡机床厂,后被改造成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滨湖听到这句到是突然来了兴趣,放下手中的针线活,把自己绣了一些的精巧的图案展示给梁溪“嘿,小家伙,知道吗?锡绣”



梁溪一个白眼飘给滨湖,有些人就喜欢仗着自己岁数大点管别人叫小家伙“知道”



滨湖笑了一下“赵红育知道吗?”



梁溪点点头,又摇摇头“听当家的和锡山惠山提过,不是很清楚”



“你和新吴经开都太年轻”



“……有些人年龄大点也不见得发展多好”



“……有些人表面看着是市中心,实际上都不愿意听他的”



“……有些人看着很大,实际含水量可不少(太湖面积)”



“可以了,不用互相伤害了”




“无锡精微绣传承人赵红育的作品陈列室,就正好在运河外滩的五层旧楼里。拥有自己独立的作品陈列室”



“不过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无锡精微绣传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这一切对于曾经的赵红音而言,是遥不可及的梦。而如今,切真实地发生在赵红育的生命中,使她在获得荣耀光环的同时,也产生了对未来的思考与期许。”



“锡绣清楚吗?”滨湖问了一个相对简单的问题

    

 “这个我熟,无锡自古盛产丝绸,是苏绣的发源地之一, 无锡刺绣因地而名,被称为“锡绣。锡绣丰富 多彩的针法和优秀的传统技艺,形成了它独特的艺术风格。”梁溪几乎毫不犹豫的说了出来



“……背的还挺熟……”



“可不是,惠山天天在我耳边说这个”



“当时已过花甲之年的赵红育,仍不失江南女性的优雅与灵气,她思维敏捷,言谈举止中流露着一种委婉的自信。刺绣最能体现“慢工出细活儿”的哲理。手上一 根针,灯下十年功。数十年如一日,在绣架上流淌的时光,似乎也积淀出了赵红育淡然、平和的气质。”



“赵红育出生于1958年,当时正处于锡绣的没落期。传统工艺逐渐被新型工业取代,耗时费力的民族工艺显得有些不合时宜。懂得刺绣技艺的赵红育的母亲,也不得不放下绸缎线头,步人人民公社大生产的浪潮中。”



“赵红育读书时期,学习成绩优异,但在她十五岁初中毕业那年,老师却建议她不要读高中,学一门可以谋生的技艺。”



梁溪打断了她“等一下,这个老师是不是有什么问题”


滨湖眉头皱了一下,明显是没想到梁溪会这么问“……哎呀,当时情况是这样的呀,时代嘛”




“当时赵红育虽然不太明白老师的良苦用心, 但她听从了劝说。1979年, 华慧贞连同她的学生赵红育等人,被调人无锡市工艺美术研究所,专门从事锡绣的创作和研究。

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新纪元,海外游客争相前来游览这个封闭已久的神秘的东方国度。旅游业的兴起带动了旅游纪念品的消费,让日渐式微的锡绣重新焕发了生命力。

这个时候,赵红育已经掌握了锡绣的基本技法。”



“1980年, 为了让锡绣在市场竞争中更具优势,无锡市工艺美术研究所提出要通过唐代苏鹗所撰著的《杜阳杂编》,创新已经失传的微细型刺绣”



“失传了?”梁溪小心翼翼的问道



“嗯”



“1981年,锡绣创新课题组攻克难关,从古人智慧中汲取灵感,赵红育与其他艺术家共同努力,完成了改变自己命运、也改变锡绣命运的作品《观音》 和《百寿图》。

《观音》仅二十厘米见方,由七百多个经文组成;《百寿图》是一幅直径仅十厘米,由百余个篆体寿字绣人袍服的双面绣,作品仅有火柴盒那么大。其中的“双面绣”是对锡绣的一次颠覆性改革。过去的锡绣都是单面绣,正面光鲜亮丽,背面却布满了凌乱的线头。而双面绣的正反两面都呈现出精致华丽的立体图案。

《百寿图》最终获得了全国旅游纪念品一等奖。这次创新,让赵红育获得了极大的成就感和满足感,使她更坚信守住匠心和寂寞、一针 一线踏踏实实才是自己未来的方向,也是从这一刻起,她坚定了一生从事精微绣的决心。


赵红育不断地尝试技法创新。在继承传统的“切马聚绣”的基础上创新了“马鬃绣”,她还将“盘金绣”技法融人精微绣作品中,“盘金绣”是以前制作宫廷服饰专用的技法。除此之外,赵红育还经常从古代典籍、国画名作中获取灵感。”



“后来,1991一1993 年,赵红育参加了发绣长卷《古运河梁溪风情图》的创作工作,这件作品于1994年被评为大世界基尼斯之最(中国之最)。

赵红育的案台上常年摆放着一件精美绝伦的刺绣作品,这幅作品名叫《丝绸之路》。赵红育在她的艺术人生里不断尝试着各种精微绣技法,不断地挑战自我的艺术创作极限,每种风格和技法都能娴熟运用。她的作品无人复制,因为“这个时代已经没有人有那种恒心去做了”。”



“在2007年北京中华世纪坛举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展上,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等国家领导人,曾亲至展厅观看了赵红育的锡绣双面精微绣演示,对赵红育的作品赞不绝口。

经纬纵横之下的坚守


在赵红育四十多年的艺术生涯中,她在继承锡绣传统的同时,还整理创作了一套(共八十七种)戳纱针法,这对锡绣工艺而言是一次颠覆性的革命。赵红育的艺术生涯并非一.帆风顺,她从出生至今六十余年,经历了同龄人都经历过的时代剧变,也经历了只有她自己才能体味的执着与迷茫、坚守与彷徨。


不过跟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无锡精微绣这门技艺在光鲜的名号之下,也面临继承和发展的困境。“人未亡, 艺先绝”是很多绣娘内心的隐忧,对于这门依靠纯手工沿袭、师徒口传心授存活下来的技艺,它的传承不像基础学科那样有章可循,它需要人与时间的磨合、双手和针线的交流,它需要漫长的沉淀周期。电脑刺绣的冲击是很多绣娘心中的隐痛,时间成本使得职业化发展之路比想象的要困难许多。


虽然这不是精微绣发展最好的时代,但这份绝活儿并不是谁想学就能学,谁想传承就能传承的。刺绣人入门容易,出师太难。”



梁溪点点头“说到这个,我也知道一个人——张小珺”



滨湖笑笑“对,那就是后来的事了,你讲”


…………



“六十年风雨沧桑,一甲于春华秋实。如今赵红育的作品已经被各大博物馆收藏,无锡精微绣也被纳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梁溪总结道



“绣娘的一生都藏在一针一线的经纬纵横里,千丝万缕、证绵不断,那是绣娘的坚守,也是对传承的牵挂,深深浅浅,绣出了江南名城的文化名片,也绣出中国传统技艺的美好未来。”滨湖表示赞同


…………


又是长久的沉默



滨湖终于放下了手里的针线活,静静看着梁溪


梁溪把那副和梁溪河有关锡绣图片展示给滨湖“咱俩都挨着梁溪河,有什么感想?”


“锡绣的没落是自然,那是时代;锡绣的重生是必然,那是匠心”滨湖把有刺绣的手帕递给梁溪



“同依梁溪河,同是一家人……不是所以人都能生在无锡,不是所有人都能学会锡绣,不是所有人能坚持下来,也不是所以人能把锡绣发扬光大……”



“无锡是古城,是要有历史和文化支撑的,也是因为有千千万万似赵红育的绣娘才塑造了现代的锡绣”梁溪接过手帕欣赏



滨湖点点头表示赞同“文化不能没落,时代在变,锡绣也随着变,但从不失那份匠心”



梁溪河永在,锡绣永在,永远不变的那份匠心永在,这将陪伴着无锡度过漫长岁月……



自泰伯奔吴开发荆蛮之地,千年吴地文明、百年工商文化,一代又一代无锡人的赓续创造,使其焕发出独特的城市气质和精神内蕴……



锡绣与匠心与无锡同在!